強調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環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以生態化人居環境為特征,適宜和有效支持產業園區綜合發展的城市環境。內核式圈層結構:內圈層是生態核心區,中圈層是生活活動區,外圈層是生產活動區。
中心區規劃
依據“以人為本”的原則,推崇匠心于自然,傾情于山水,致力于空間,山、水、園融為一體的城市理念,塑造“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形象。
生產力大廈
生產力大廈位于松山湖中心區中心地塊,主要景觀大道禮賓大道的東南側。大廈總用地面積約56000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7000平方米, 建筑總高度約24米,長達240米。生產力大廈致力于培育和發展園區內的產業支援服務業,將吸引一批專利與知識產權服務中心、風險投資機構、管理咨詢機構、產品創新設計中心、企業策劃和營銷服務機構以及各類型的培訓中心入駐。生產力大廈充分考慮了內部空間的靈活性,以滿足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和機構使用。內設商務中心和數字化的辦公平臺,并提供多種規格的辦公室空間,可為近百家技術服務和中介服務等機構提供便利的、現代化的、環境優美的經營、研發和交流場所。
圖書館
圖書館位于松山湖生產力促進基地,總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這是一個以高標準設計的現代化圖書館。建筑功能分區明確、布局合理,建筑空間開放、流動。圖書門類齊全,分類詳備,并設有電子信息系統,資料的檢索、借閱和管理極為方便,使讀者可以輕松暢游知識海洋、連通信息世界。圖書館還設有靈活的辦公空間,將成為網絡服務機構、數據中心、軟件研發企業和IT服務企業的理想工作場所。作為生產力促進基地三大建筑隊功能單位之一的圖書館與其他兩個功能建筑一起,集中著整個基地對外、對內的辦公、技術資料庫和學術交流的功能。
學術交流中心
學術交流中心是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生產力促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面積7492平方米,建筑面積15194平方米,造型雅致,集多功能的展示、報告、辦公、培訓為一體。其中包括辦公教學區、學術交流區以及由展廳、花園、咖啡廳等組成的開放空間。學術交流中心遵循星級會所式的服務標準,提供種類會議場所,可以承辦國內、國際大型的學術交流活動。靈活設置的辦公教學區,體現了對科技和人才的充分尊重,將是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科技教育培訓機構的理想場所。
行政辦公廳小區
松山湖行政辦公小區是園區的行政中心,總建筑面積36738平方米,包括主辦公區、附屬辦公區和展覽接待中心,總投資1.2 億人民幣。行政辦公小區建筑構思獨特,五幢貝殼似的主體建筑呈半圓形分布在松山湖北岸,向內圍合成綠蔭廣場;向外則可觀碧波湖面,高空俯瞰,宛若珍珠撒落松山湖之濱,美麗之至。正觀似舟,側看似帆的建筑外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又恰似遠航歸來的科技之舟,停泊在松山湖畔,盡情享受著這里的山水風光,建筑南依湖面,波光倒影,融自然山水于一體,建筑因山水而生輝,山水因建筑而增色,是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具體體現。
文化長廊
東莞松山湖“文化長廊”位于松山湖中心區,依托松山湖中心區,依托城市生態公園、大型居住區和科研、商務辦公區,沿城市展示性通道--禮賓大道,呈南北向線形布局。文化長廊北端連接城市背景山體公園,南端指向湖濱的松山湖廣場,是表現新城與水天一色的核心地區。文化長廊總用地面積10公頃,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在區域內,劇院、音樂廳、影城和藝術博物館四大建筑,圍繞幽靜的生態谷地組成了有機的建筑群體。建筑功能、空間互相交融,人工與自然積極互動,使這一地區成為新城最富有魅力的公共活動區。劇院規模為800座,以精致、前沿的劇目演出為主,劇場掩映于古荔枝和濕地之間。音樂廳為1000座,對要求高品質的室內樂和交響樂有杰出的表現效果。音樂廳還設置有專業培訓和多功能廳,為新城和愛好音樂的人士提供活動基地。影城是整個文化長廊的公共核心,建筑面積約15000平方米。影城包括兩個80座的影城精品廳,一個150座的放映廳,三個40座的小放映廳和一個200座的多功能廳。同時,利用影城靈活的空間設計,配置主題游樂設施、商場、精品店、餐飲、服務等公共設施,營造歡愉、熱情的美好城市生活氛圍。藝術博物館位于文化長廊最北端,面積8000平方米,與山體和濕地穿插設計,構造開放、平和的藝術欣賞環境。博物館立足于本地文化、本地資源,展示松山湖新城的歷史脈絡和建設過程,展示東莞地方的工業設計、產品設計,是一個與時代發展同步的當代展示場所。四大建筑以生態山谷為內的部空間,在禮賓大道一側聯絡構文明主題步行道,建筑環境與人工環境有序融合,使文化長廊成為未來新城文化活動和對外交往的形象空間。
園區主干道路網
松山湖園區主干道路網總長68公里,共分10路段,總投資15億人民幣,它勾勒出松山湖未來的城市輪廓。松山湖一號路全長1.6公里,主線雙向6車道,標準路段道路紅線寬100米,中央綠化帶寬10米。最長的三號路南起石大路,北至莞惠路,全長13公里,標準路段道路紅線寬150米,部分路段中央分隔帶最寬可達148米。一號路于今年年初動工,今天正式通車,其余九條主干道今年4月份動工,爭取明年春節前基本建成通車。園區道路依山就勢,減少了對自然丘陵地貌的破壞,最大限度地形成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的特色,充分體現了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理念。滿足產業功能需要的規則式道路與滿足生活功能需要的自由式道路相結合,道路系統有效地實現貨運交通與生活交通分流,并營造安全、自然、舒暢的步行系統。
商務辦公區
商務辦公區是松山湖進行商務金融活動的重要功能區域。它位于松山湖中心區核心位置,總占地面積133980平方米,建筑面積81958平方米,是由20棟三至六層的單體建筑組成的建筑群。商務辦公區由我國最年輕的建筑大師崔愷設計,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貫穿于小區的每一個空間,整個小區建筑掩映于坡地、溝壑、綠樹叢中,棧橋、水榭、古樹林、風鈴塔.....都是一幅幅與自然生動對話的情景。商務辦公區完善的信息服務設施,自然、流動、靈活的使用空間,是知識經濟時代理想的辦公場所。
東莞理工學院
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新校區占地面積1500畝,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新校區包括:教學區、科研學術交流區、生產后勤服務區、文體區及學生、教工生活區。
新校園的總體規劃設計體現了二十一世紀所具有的生態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建筑規劃布局既滿足功能上的要求,又結合了自然環境;建筑單體設計采用了依山就勢,臨水依水,與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校園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空間、城市文脈、平面構成、交通組織、環境層次及高科技的全新概念。
在由教學樓、現代數學中心、圖書館、行政辦公樓圍合成的主題廣場,可以充分感受新時代的活力;而在生產后勤區、學生及教工生活區又可以享受自然的寧靜,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融。
松山湖酒店
松山湖酒店坐落于東莞松山湖科技產業園中心區東北部,緊臨園內重要景觀松山湖。松山湖酒店占地面積約16公頃,總建筑面積約62000平方米。松山湖酒店以自然、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進行建造,充分體現了依托自然,保護環境的設計理念。松山湖酒店是擁有350間客房的豪華五星級酒店,建筑內部布局獨特,首二層為公共活動空間,三層以上中間部分均勻排列350間客房,而穿插于自然中的兩端則為會議及娛樂用房。建筑師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的同時,使酒店大堂、西餐廳等主要空間以及絕大部分客房都獲得了良好的景觀朝向,充分利用松山湖這一特有的自然景觀。
北部科技工業園
北部科技園地處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北部,面積約10平方公里。規劃為四部分:即A、B、C、D區,首期計劃開發A區,面積約2.5平方公里。北部科技工業園區在產業選擇上將與各鎮區形成縱向分工,重點發展知識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檔次產業,主要引進電子資訊產業、精密機械裝備科技產業、光電產業、 生物制藥產業、環保產業等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和科技產業,鼓勵和扶持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及龍頭企業。松山湖北部科技工業園的規劃充分考慮投資者對城市功能的功能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醫療、休閑、商業、銀行、公安、郵電、通迅等現代化的城市服務體系。將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離,努力營造舒適方便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松山湖北部科技工業園將成為東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領跑者,它標志著東莞新產業的主流、引領東莞新產業的走向、開拓東莞新產業的未來!
錦繡山河商住區
錦繡山河商住區是松山湖首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它坐落于風景秀麗、景色怡人的松山湖新城核心地段,東臨碧波萬傾的松山湖,西依翠綠的生態園林。商住區劃設計理念以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兩條主線展開,充分滿足多元生活的需求。
錦繡山河商住區以“生態、環保、文化、科技”為宗旨,以清新自然的風格規劃,將幾百幢湖景別墅和多層山景公寓自然散落在山水與綠野之中,疏朗有致,處處體現人、住宅、自然環境的融合與協調,是一個融山、水、園為一體的低層、低密度的高尚商住區。
錦繡山河商住區就象耀眼的明珠鑲嵌點綴在美麗的松山湖畔,是追求高品位生活的現代人的理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