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馬河經濟區位于沈陽市北部法庫縣大孤家子鎮,區域面積118平方公里,下轄11個行政村,擁有3萬人口。經濟區東與扶興山自然風景區接壤,南鄰遼河經濟區,西與五龍山旅游區交界,北傍鄰沈陽法庫通航產業基地。
拉馬河經濟區
自然資源,稟賦優良。拉馬河經濟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內有耕地面積10萬畝,盛產玉米、水稻、高粱、花生、地瓜等作物。區內有林地面積5萬畝,其樹莓、葡萄、寒富蘋果、榛子、花楸、油用牡丹、鈣果等經濟林面積達到5000畝。畜牧業一直是拉馬河經濟區的優勢產業,是沈陽乃至東北地區重要的肉蛋提供基地。區內擁有1.5萬畝的水域面積,小嶺河、拉馬河、方石砬子河流經全境,為漁業發展及休閑、旅游、觀光提供了天然的資源保障。
人文景觀,底蘊深厚。拉馬河歷史悠久,從遼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境內“大古城子”、“小古城子”等青銅時期遺留的舊址,是目前拉馬河一帶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址。遼太宗耶律德光、遼圣宗耶律隆緒和蕭太后也都親臨于此。經濟區風景秀美,擁有一個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經濟區商貿文化源遠流長,立足于此的“沈北第一集”遠近聞名。經濟區文化底蘊深厚,早在遼國,中原的釀酒工藝于此地落地生根,在遼、金、元、清四朝,這里釀造的美酒均被欽定為皇家貢酒!
產業發展,基礎雄厚。拉馬河經濟區工業發展具備一定基礎。以釀酒、牛肉制品、豆制品為主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逐漸成熟。餐飲娛樂、日用百貨、五金建材、通訊器材門類齊全。工商、稅務、公安、供電、電訊、銀行、保險均在園區設有獨立分支機構。商業領域以“沈北第一集”為依托,建設仿遼風格一條街,輻射周邊多個鄉鎮。
項目建設,穩步實施。近年來,拉馬河經濟區以農事加工為主,堅持實施“工業興區”戰略,抓住當前大好機遇,加快開發開放步伐,培育和引進了一批規模較大、經濟效益較高的項目。當前,轄區內“美麗鄉村”建設成果顯著,“華益”牡丹山莊休閑旅游,蓮花山、青龍山休閑旅游觀光,昌元廣場城鎮綜合體,沈陽酒文化觀光產業園、“宜居示范鎮“等項目相繼開工并穩步實施。
科學規劃,前程似錦。經濟區自成立以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以打造“新型產城融合示范區”、“現代農業種植加工區”、“清真食品產業聚集區”、“酒文化旅游觀光休閑區”為總體目標,在全域范圍內規劃和構建“一城、兩帶、三園、四區”空間格局。以一城溝通三園,以兩帶連接四區。
注解:
一城:即在中心城區打造“新型城鎮化產城融合新市鎮”。重點發展商住開發、商業步行街、商業綜合體、行政寫字樓、專業中心市場、電商交易體驗平臺、文體中心、養老地產、集中供暖、污水處理、道路綠化、給排水等項目。
兩帶:即小嶺河、拉馬河流域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帶和蓮花山、龍爪山山系特色休閑農業產業帶。重點發展高新科技特色農業、生態觀光休閑農業、旅游業、高檔苗圃種植、經濟果蔬種植等項目。大力推廣休閑、娛樂、生態旅游采摘產業,打造高效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基地。
三園:即:東北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遼寧清真食品產業園、沈陽酒文化觀光產業園。重點發展特色糧食加工、蔬菜加工、果汁飲品、清真系列食品深加工、清真文化博物館、清真食品交易中心、農家樂采摘、地方名酒博物館、特色賓館、游客集散中心、滿族民俗村等項目。
四區:即:小嶺河片區、拉馬河片區、蓮花山片區、龍爪山片區。小嶺河片區重點發展光伏農業高科技大棚、棚內采摘、垂釣等項目;拉馬河片區重點發展優質稻米種植推廣,河蟹養殖、創意稻田農業觀光等項目;蓮花山片區重點發展山珍果品采摘、城鎮休閑、滑雪場等項目;龍爪山片區重點發展精品畜牧養殖、牡丹、花楸特色種植、休閑山莊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