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City of New York,簡稱NYC),位于美國紐約州東南部大西洋沿岸,是美國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
紐約坐擁大紐約都會區的核心地帶,是一座世界級國際化大都市,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中心,其GDP于2013年超越東京,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紐約的財產所有總值為813萬億美元,直接影響著全球的金融、媒體、政治、娛樂以及時尚界。
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個多族裔聚居的多元化城市,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在此使用的語言達到800種。截至2014年,紐約市大約有849萬人,居住在78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而紐約大都市圈則有2000萬人左右。
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紐約的金融區,以曼哈頓下城及華爾街為龍頭,被稱為世界的金融中心,世界500強企業中,有56家總部企業位于紐約。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證交所,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全球市值為15萬億美元,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納斯達克超過。紐約時報廣場位于百老匯劇院區樞紐,被稱作“世界的十字路口”,亦是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之一。曼哈頓的唐人街是西半球最為密集的華人集中地。
位置境域
紐約市地處美國東北紐約州東南哈德森河口,[10] 大約在華盛頓特區和波士頓中間位置,緊鄰的哈德遜河讓紐約市享有運航之便,使其快速發展成為一個貿易重鎮。紐約城區大多落在曼哈頓、斯塔滕島和長島,因為土地狹小所以人口密度很高。紐約市整體面積約468.9平方英里(1214平方千米),其中164.1平方英里(425平方千米)為水域,304.8平方英里(789平方千米)為陸地。
氣候
紐約市屬于北溫帶,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氣候宜人。夏季平均溫度為23攝氏度,冬季平均溫度為1攝氏度。
人口種族
紐約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個多族裔聚居的城市,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截至2012年,紐約市人口為8336697人。其中包括西裔在內的白人約占67.9%、非裔15.9%、亞裔5.5%。
美國人口調查局在2010年統計紐約人口為8175133人,但前任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立即表示這一數字偏低。根據統計局數字,紐約市的人口占到全紐約州的40%。2006年,人口統計學家預測2030年紐約的人口將達到920萬至950萬。2010年紐約人口44%為白人(33.3%非拉丁裔白人),25.5%為黑人(23%非拉丁裔黑人),0.7%為美洲原住民,12.7%為亞裔。拉丁裔美國人占總人口的28.6%,而亞裔則為2000年至2010年間數量上升最快的群體;非拉丁裔白人人口下降了3%,這也是數十年來最小的下降額;自南北戰爭以來,黑人人口首次在十年中下降。
2010年,紐約的人口密度為27,532人每平方英里(10630人每平方公里),在全美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根據2000年數據,臨近位于新澤西州哈德遜縣的一些小城市(人口少于10萬)人口密度要更高。曼哈頓(紐約縣)的人口密度為66,940人每平方英里(25846人每平方公里),為全美人口最稠密的縣,密度比任何一個美國城市都要大。
在1892年至1924年間就有超過1200萬歐洲移民經由埃利斯島入境美國。“大熔爐”一詞最早便被用于形容下東城許多移民密集居住的街區。至1900年,德國人成為紐約最大的移民團體,其次為愛爾蘭人、猶太人和意大利人。1940年,白人占全市人口的92%。
紐約近37%的人口出生于海外。截至2011年,十個最主要的海外出生人口來源地為:多米尼加共和國、中國、墨西哥、圭亞那、牙買加、厄瓜多爾、海地、印度、俄羅斯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而孟加拉裔移民則增長最快,2013年達到7.4萬人。2012年,紐約達到近8336697人,為歷史新高,且多于第二大(洛杉磯)和第三大(芝加哥)城市人口的總和。紐約地區仍然是合法移民的最主要入境城市,在數目上遠超兩大次主要入境城市——洛杉磯和邁阿密的總和。
經濟概況
紐約是世界的經濟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外兩個為倫敦和香港)。據財經日報辛科迪亞斯統計,截至2008年底,紐約控制著全球40%的財政資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擁有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總市值,全球市值為15萬億美元。有超過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報告,截止到2013年底,紐約市的所有財產總值為879萬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73家企業位于紐約。曼哈頓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CBD及摩天大樓集中地,曼哈頓下城是全美第三大的CBD(僅次于芝加哥)。由于在2013年日元兌美元單邊大幅度貶值20%[13] 等因素,2013年紐約GDP超越東京,現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13.88萬美元,居世界城市第一名。2010年大紐約都會區GDP為27544億美元。在2013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位居世界第一。
紐約是服裝、印刷、化妝品等行業均居全美國首位,機器制造、軍火生產、石油加工和食品加工也占有重要地位。時報廣場聯盟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位于紐約市中心著名的時報廣場2011年創造的經濟價值高達1100億美元。雖然占地面積只有紐約市區的0.1%,但時報廣場街區卻匯集了紐約市11%的經濟活動,10%的紐約市民在這里工作。
綜述
2011年,紐約GDP為11579.69億美元,同比增長2.5%;實際GDP為10163.5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1%,位居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之后,在全美排名第3。當年,紐約州人均實際GDP為51931美元,在全美排名第4。
2013年3月底,紐約州勞動力總規模為957.92萬人,就業人口為879.44萬人,失業人口為78.48萬人,失業率為8.2%。
第一產業
紐約的農業和林業資源也相當豐富,擁有農場4萬家,約占全州土地面積的25%,年產值約30億美元。奶制品、蘋果、葡萄和酸草莓產量豐富,食品加工業也相當發達。森林面積占全州的35%,為木材、木制品、家具和造紙業提供了大量原材料。
第二產業
紐約州有13個產業集群,主要包括計算機硬件與電子、工業機器與系統、交通設備、生物醫藥、材料加工、光學與成像、軟件、食品加工、金融服務、通訊與傳媒、金融與保險服務業等。紐約州光電子制造業就業數在全美排名第1位,國防電子制造業排名第2位,高技術制造業排名第3位。生物醫藥和納米技術產業在紐約州也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州政府擬投資2.25億美元進一步發展該產業;全球12個最大的芯片制造公司將聯手在紐約建立新一代芯片研究中心,預計以納米電子為主導的納米技術產業也將使紐約州成為全美納米技術的“硅谷”。
紐約州有82個技術孵化器,包涵企業600家,雇用員工4000多人。自2003年以來,紐約州技術孵化器的數目增長了25%。紐約州的每個區都有至少1個孵化器,紐約市有14個孵化器。紐約州有13個先進技術中心和多個研究中心,這些中心集中在計算機科學、納米技術與微電子、電子器件和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光電子和圖像與傳感器、環境與能源系統、材料科學與材料加工等領域。
此外,分子生物學方面的冷泉港實驗室,高能物理方面的布魯克海文實驗室,愛滋病研究方面的愛倫戴蒙實驗室,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以及羅切斯特大學等集聚了許多優勢科技資源。一些杰出的美籍華裔科學家也集中在紐約市。
紐約州97%的公司,約41萬家屬于小企業(公司員工在100人以下),他們創造了紐約40%的就業。這些企業的發展和不斷出現改善了由于大企業結構調整和縮小規模造成的就業減少狀況。
制造業在州經濟中所占比例雖不斷減小,但仍創造了近100萬個就業崗位,年產值高達1500億美元。紐約州在服裝、印刷、出版、儀器及相關行業力量雄厚,全美領先。25萬多家制造業企業包括了各行各業,產品十分廣泛。
第三產業
紐約是美國的貿易和金融中心,2012年《財富》美國500強企業中,有50家企業的總部設在紐約州,在全美僅次于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州,其中45家在紐約市,使紐約市成為美國最大的國際金融和商業活動中心。2012年,紐約州金融、證券、保險業就業人數高達67.1萬人,從事法律、咨詢、會計、審計、研發、管理等領域專業服務的人員超過117.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