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業
截止到2014年,高坪區有龍獅表演隊、嗩吶隊,火龍隊、戲曲隊、云鶴藝術團、姜氏骨科藝術團、老體協舞蹈隊、書畫學會、詩詞學會等文化藝術團隊98個(支),“嘉陵江船工號子”、“長樂火龍”、“江陵嗩吶”等地方特色文化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體部門堅持實施流動文化惠民服務工程,通過實施“送書下鄉”、“送戲下鄉”、電影放映“2131工程”等惠民行動,每年播放電影4500余區文體局以文化館為陣地,聘請專兼職教師,舉辦學習班,培養文藝骨干、書畫人才和業余作者,《歲月垛口》、《古律今彈》、《毛病》等300余件文藝作品榮獲各種獎項。
新圖書館、鶴鳴山漢文化藝術景觀長廊等文化工程已破土動工。
高坪區把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城區,充分發揮白塔公園、安漢廣場的作用,組織居民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在農村,以鄉鎮(街道)文化站、村文化院壩、農家書屋為陣地,組織群眾自編自演文藝節目。
教育事業
截止到2014年,高坪區普教系統有學校159所,其中公辦幼兒園5所,民辦幼兒園36所,公辦完全小學36所,民辦小學10所,村級小學2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2所,單設初中19所,普通公辦高中3所,民辦高中2所,公辦職業高中1所,民辦中職學校4所,電大分校1所,教師進修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社會保障
1993年建區后,高坪區逐步加大強區富民力度,人民生活不斷改善。1993年末,高坪區農民人均純收入666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17億元;截止到2007年末,高坪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998元,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2.08億元。
基礎設施
高坪區區位優勢優越,已形成以高速公路、國省干道為主骨架,縣、鄉、村道為網絡,鐵路運輸為動脈,航空和水運為輔助的現代水、陸、空立體交通體系,運輸快迅、便捷,交通環境良好的局面。
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成南、南廣、繞城、南渝和即將建設的南大梁高速公路在區內縱橫交錯。已建成高速公路4條69.634公里,國道2條40.858公里,省道2條24.52公里,縣道10條130.081公里,鄉道20條129.2公里,村道466條1254.9公里,公路總里程達1649.193公里。
鐵路運輸,將形成樞紐。達成鐵路與在建的蘭渝鐵路在區內交匯,將成為高坪區連接東南西北的重要通道。
航空運輸,高坪機場位于高坪區青松街道辦,距市中心10公里。是原南充火花機場遷建項目,93年9月國家計委批準可行性研究報告。機場按4D級規劃,4C級標準建設,2002年3月機場正式開工建設,2004年5月建成。
建成后的南充高坪機場為4C級民用機場,跑道長2400米,寬45米,厚0.32米,可滿足B—737、空客A—320等機型正常起降。機場概算總投資約2.5億,機場主降方向設Ι類精密進近燈光系統,設有中線燈、坡度燈、順序閃光燈、邊燈等。具備有夜航條件,并配有自動轉報、氣象自動觀、衛星等先進的空管及氣象設備。
高坪機場目前開通南充至北京、廣州、上海、昆明、三亞、西安等航線,根據規劃還將陸續開通烏魯木齊、九寨黃龍、昆明、???、廈門、杭州、攀枝花等航線旅客吞吐量將達到60萬人次,貨郵年吞吐量達到7000噸。
水上運輸,千噸級航道即將形成。嘉陵江和螺溪河沿岸有16個客運碼頭、11處客運??奎c、6處渡口、1處砂石碼頭,即將在都京鎮規劃修建大型貨運碼頭。有各類船只186艘,其中客船32艘、貨船108艘,其它船只46艘。航運主要是短途客、貨運,客運以渡運為主。嘉陵江水域寬廣,航道暢通,全江渠化即將完成,千噸級船隊即上可達廣元、下可達重慶乃至上海。
重點工程
1993-1997年,高坪區投資5000萬元改造23.07公里南長公路,投資600萬元改造8.5公里長(樂)?。ㄅd)公路,改造建設鄉道油路4條31.6公里;配合省、市完成達成鐵路高坪轄區22.8公里正線及兩個站場的征地拆遷和10.25公里路基施工任務;確立項目業主單位,簽署《關于合資建設經營四川省華能青居電廠意向書》;投資4700萬元完成天然氣二期工程,修建火車東站站前大道、第二水廠;投資750萬元,全長911米、寬24米的白塔路大部分拓通。引進投資110萬元,初步完成白塔公園第一期工程五個景點建設。區城面積、街道道路面積分別比建區前增加1.7平方公里和1.6萬平方米,區城綠化率達19.8%。實施龍門、東觀、長樂、老君、青居、闕家等六個國家級、省市級試點集鎮建設工作,加快集鎮城市化進程;完成29個鄉鎮程控電話改造工程,高坪區33個鄉鎮實現電話自動化。到199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
1998-2002年,高坪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3億元,建成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水泥路和油路通車里程達216.21公里。成南高速公路竣工通車,廣南、環城高速公路高坪段和青居電站、江東防洪堤、高坪機場、500千伏輸變電站等省、市、區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拓展高坪城區,開發建設松林新區,城區建成面積擴大到8平方公里。至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3億元。
2003-2006年,高坪區將重點工程建設列為工作重點,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6億元,松林新區、江東新區建設不斷推進,高坪機場、東觀500千伏輸變電站、繞城高速、江東大道等重大項目建成投入使用,達成復線、南渝高速、嘉陵江三橋等重點工程和華能青居電站、小龍門電航、鳳儀電航等能源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王家店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廠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相繼竣工。至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43億元。
2007年,高坪區承接南充“跨江東進,擁江發展”城市拓展戰略,江東新區開發建設完成總投資5000余萬元,嘉陵江三橋引橋工程、臨江憩園休閑帶等城建工程全面竣工。舊城改造完成白塔路、建設路等7條街道油路鋪設,埋設清溪河排污管道2.5公里。嘉陵江高坪段排污口關閉改道全面完成,“一江兩河”環保指數明顯提高。凌云山風景區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完善青青青林景區旅游設施,紅旗農莊對外開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80億元。
社會建設
1993-1997年,高坪區促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教育“普九”省、市驗收合格;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全省驗收提前達標;開展創先爭優建文明單位活動,建成省、市、區級文明單位253個;1998-2002年,高坪區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教育、科技、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2003-2006年,高坪區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和低保覆蓋面不斷擴大,貧困群眾生活有效改善。社會事業持續發展,依法治區進程加快,民主法治建設取得新進展。2007年,高坪區確立建設“速度型、效益型、和諧型”陽光高坪發展目標,城市通過國家級園林城市驗收和省級衛生城市復檢。全年完成民生工程總投入1.25億元,在全市率先開展“千名機關干部進社區”活動,組織機關干部與困難群眾結成幫扶對子,為困難群眾捐資捐物100萬元。成功創建省級文化先進區,2個鄉鎮成為省級文化先進鄉鎮,紅旗農莊等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省級驗收,省級敬老模范區驗收達標。“五五”普法、群眾信訪、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工作全面開展。
高坪區先后獲得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區、全國“無公害蔬菜基地”、“無公害畜產品基地”、“中國冬菜之鄉”和四川省文化先進區、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先進區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