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位于北京市東南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臨朝陽區、大興區,北與順義區接壤,東隔潮白河與河北省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相連,南和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交界。區域面積9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9萬人。
2016年全區常住人口142.8萬人,戶籍人口74.7萬人。
2015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通州正式成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
2015年11月30日,北京市規劃委也對外發布,行政副中心規劃已經基本確定。到2017年,市屬行政事業單位整體或部分遷入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遠期將帶動約40萬人疏解至通州。
2016年,通州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7年2月,通州區入選國家重大市政工程領域PPP創新工作重點城市。
1958年3月7日,通縣、通州市劃歸北京市。同年4月28日,撤銷通縣專區,將原轄薊縣、平谷、三河、大廠、香河五縣劃入唐山專區,密云、懷柔劃入承德專區,固安縣劃入天津專區。通縣與通州市劃入北京市后,二者合并,改名通州區,1960年2月改名通縣。1997年4月撤銷通縣設立通州區。
通州歷來在華北地區地位顯赫,古時素來就有“一京(北京)、二衛(天津)、三通州”的說法。
人口
全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26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23.6萬人;具有初中程度的46.7萬人;具有小學程度的14.3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5592人上升為2194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5785人上升為1990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4289人下降為39448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24861人下降為12044人。
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2.18萬人,文盲率為1.84%。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1萬人,文盲率下降3個百分點。[12]
2016年,全區常住人口14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萬人。
交通運輸
通州境內擁有密集的公路路網、便捷的軌道交通和重要的鐵路大動脈。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等5條高速路穿境而過,擁有5條連接北京中心城的干線通道(分別為京通快速路、朝陽路、朝陽北路、京沈高速和和兩廣路延長線),1條直接連接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的快速路,4條聯系天津濱海新區的交通通道,3條聯通其他地方的高速路,已建成的六環路、地鐵八通線和規劃的M6、M6支、M1支、S6、S5、S3、R1、R1支等八條軌道交通貫穿全境,新北京東站已確定落戶通州,立體式交通網絡將通州新城與環渤海多個財富中心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