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里區位于南昌西郊,距市中央18千米。東南鄰新建縣,西毗安義縣,北接永修縣。全區總面積251平方千米。人口9萬(2013年),其中非農業人口37274人。全區轄站前街道、幸福街道2個街道和招賢鎮、梅嶺鎮、羅亭鎮、太平鎮4個鎮。共有11個社區(居委會)、37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招賢鎮。
主要河流有錦江、贛江尾閭和修水支流潦河。屬亞熱帶季風潮濕天氣,雨量充沛,日照豐碩,年降水量1700毫米,年均勻氣溫14.5℃-17.6℃。古“豫章十景”之一的“洪崖丹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景點有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梅嶺國家森林公園,天寧古寺,洗藥湖避暑山莊等。
行政區劃
全區轄2個街道、4個鎮:站前街道、幸福街道、招賢鎮、梅嶺鎮、羅亭鎮、太平鎮。共有11個社區(居委會)、37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灣里,地處南昌城西北部的西山山脈中段,東南鄰新建縣,西毗安義縣,北接永修縣,屬南昌市近郊,距市中心18公里。占有省會經濟、政治、科技、文化和信息中心的地理優勢,國土面積250平方公里。氣候條件優越,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日照豐富,年平均氣溫14.5℃-17.6℃。
交通
灣里區區位優勢明顯。距南昌市區10公里,距昌北國際機場23公里,云灣、昌灣、紅灣三條公路直通南昌,西外環高速公路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鐵路西環線穿境而過,幸洗、蛟萬、省店、店羅等公路構建了四通八達的梅嶺風景區旅游交通網絡,交通條件十分便捷。
教育事業
2012年末,全區共有區屬中小學36所,在校學生9135人,專任教師662人。其中,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1225人,專任教師99人;初中5所,在校學生2528人,專任教師267人;小學30所,在校學生5382人,專任教師296人。全區有公辦高等學校1所,教師982人,在校大學生12146人,其中研究生962人;民辦學校3所,擁有教師840人,在校學生10806人,其中大學生10534人。
旅游
為古“豫章十景”中“洪崖丹井”和“西山積翠”所在地。岳飛、王安石、歐陽修等230多位歷史名人曾到此游歷,留下名詩佳作480多篇。“洪崖丹井”為黃帝樂臣伶倫煉丹之處,是中華民族音樂發祥地,南昌“洪都”稱謂亦由此而來。“西山積翠”更是歷代名人墨客吟誦不已的絕佳景致。梅嶺擁有大小山峰99座,天然和人工湖泊50余個,為全市唯一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小廬山”和南昌“后花園”之稱。
梅嶺地區絕特的花崗巖倒石堆成山歷史的獅子峰;有長逾170米的整塊花崗巖崩析疊架而成,上下兩層、洞中有洞的潘仙洞;有江南最大的尼姑庵——天寧寺;有江西最大的地表皇室墓葬——皇姑墓;有“天下第八泉”;有名列全國十三大避暑勝地,有“小廬山”美譽而降溫幅度實際超過廬山的洗藥湖;有真實記錄著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風云的名人別墅——林彪別墅;這里曾是道教和佛教的圣地,有江南第一大尼姑庵──天寧寺,久負盛名的翠巖寺。有在地質史上關于第四紀冰川訴訟紛紜的梅嶺“U”型谷以及處于冰雪線以下的天然冰積泥炭沼澤湖。
區內大氣環境質量保持在國家規定的一級標準。198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將梅嶺批準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3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1998年已申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004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區由梅嶺片區、滕王閣片區兩片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