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批復的《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給出了答案。根據這一規劃,蘭州市定位為甘肅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由此確定到2020年,蘭州市將建設形成“雙城”格局:主城為蘭州中心城區,副城為蘭州新區。
A 、規劃范圍蘭州市域行政區劃范圍面積13085.6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蘭州市市域行政區劃范圍面積13085.6平方公里。規劃區范圍為:蘭州市市轄的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和紅古區;永登縣的連城鎮、河橋鎮、樹屏鎮、秦川鎮、中川鎮,皋蘭縣的什川鎮、忠和鎮和九合鎮;榆中縣的城關鎮、和平鎮、定遠鎮、金崖鎮、夏官營鎮、高崖鎮、甘草店鎮、連搭鄉、馬坡鄉、小康營鄉、清水驛鄉的全部行政區劃范圍;永登縣的上川鎮和龍泉寺鎮、皋蘭縣的西岔鎮和水阜鄉的部分地區。規劃區總面積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縣的秦川鎮和中川鎮的全部行政區劃范圍,永登縣的樹屏鎮、龍泉寺鎮和上川鎮、皋蘭縣的西岔鎮和水阜鄉的部分地區為蘭州新區規劃范圍。
中心城區范圍為:蘭州市區行政轄區內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四區的部分地區,以及榆中縣的和平鎮、定遠鎮和皋蘭縣的九合鎮的部分地區,面積688.9平方公里。
B 、城市發展在蘭白經濟區形成“一主兩副五帶”的空間發展格局
蘭州市將實施空間拓展戰略,推動蘭州新區承載產業基地,促進中心城區集聚中心職能。具體將推動大型產業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業)跳出現有城區,在蘭州新區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中心城區通過西固重化工業置換、加快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容擴區獲得發展空間,實現區域中心職能的有序聚集。在蘭白經濟區形成“一主兩副五帶”的空間發展格局。
一主,即:蘭州市區(遠景包括榆中盆地),區域性綜合服務中心;兩副,即:蘭州新區和白銀市區(含劉川工業園);五帶,即:蘭州-西寧西向城鎮發展帶、蘭州-定西東向城鎮發展帶、臨夏-蘭州-白銀黃河城鎮發展帶、蘭州-武威西北向城鎮發展帶、蘭州-甘南南向城鎮發展帶。
C 、城市性質蘭州市將承擔六大城市職能
根據規劃,蘭州市將承擔六大城市職能。即:
(1)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通道和內聯外引的綜合性交通與通信樞紐;(2)國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儲備基地和轉運樞紐;(3)國家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和有色冶金產業基地;(4)國家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航天技術等研發生產基地;(5)西部地區重要的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6)甘肅省經濟、行政、文化與科教中心。
D 、城市空間實施擴城戰略在市域形成“雙城”格局
規劃明確,蘭州市將實施擴城戰略,即:
拓秦川——北部秦王川方向是蘭州城市的首要發展方向,逐步向北部蘭州新區搬遷西固重化工業,并通過交通廊道建設與沙九地區荒山整治,共同打造重要的區域產業走廊;
延榆中——東部榆中方向是蘭州城市的重要發展方向,依托和平、定遠的區位優勢,主要承載城區的高新產業和教育培訓等職能的疏解,與東部榆中縣城聯動發展;
升紅古——西部紅古方向,依托集裝箱中心站的建設,通過河口南地區的用地整理,承接面向青藏的物流產業,并帶動沿線地區的傳統產業整合與升級;
優什川——東北部什川方向,結合黃河、什川鎮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都市旅游,帶動沿黃河兩側的村莊整治。遠景與青城鎮、白銀市區共同打造區域黃河旅游走廊;
疏三片——以黃河的景觀資源為依托,以西固重化工業搬遷為契機,通過推進功能疏解與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城關、安寧—七里河和西固三大城市核心組團的現代服務核心功能和特色文化底蘊;
育兩山——保護南北兩山生態環境,加快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環境恢復項目的建設,嚴格控制南山城市建設,加強北山開發建設項目的管理。
E 、人口規模至2020年蘭州新區城鎮人口達60萬人
至2020年,蘭州新區城鎮人口規模為60萬人,建設用地規模110平方公里左右(不含機場控制范圍,其中重化工業和儲備區40平方公里)。
規劃形成“兩帶一軸,兩區四廊”的總體空間結構。
兩帶: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兩條產業集聚發展帶。
一軸:以水系為軸,打造行政文化中心、旅游休閑中心、商務金融中心和科技研發中心,形成綜合服務片區和高新技術產業研發片區。
兩區:北部生態農業示范區與南部生態林業休閑區,共同形成蘭州新區的生態屏障。
四廊:依托山體、水系,形成貫穿南北三條城市綠廊和一條城市外圍環狀綠廊。
F 、中心城區形成“一河兩岸,三心六組團”的多中心組團型空間結構
根據規劃,蘭州中心城區將形成“一河兩岸,三心六組團”的多中心組團型空間結構。
一河兩岸:依托黃河形成城市主要的景觀、人文、活動軸線;
三心:城關核心組團、安寧—七里河核心組團和西固核心組團;
六組團:即鹽場—九州組團、和平組團、定遠組團、彭家坪組團、河口南組團、沙九組團。
其中,各主要片區功能定位各有側重,其中:
城關核心組團:傳統商業和商貿中心、旅游文化中心、高新研發服務和總部基地、省級行政辦公中心;安寧—七里河核心組團:區域商務金融、會展、文化體育中心,預留市級行政辦公中心;西固核心組團:工業博覽旅游和文化創意中心、石化產業研發設計、教育培訓以及總部基地和民族特色產品集散中心;
鹽場—九州組團:高檔居住、旅游休閑服務組團;和平組團:商貿物流、職業教育和重要居住組團;定遠組團:新材料和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區和重要居住組團;彭家坪組團: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區、重要生態居住組團;河口南組團:現代物流產業組團;沙九組團:輕型制造產業組團。
G 、城市綠地到2020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90平方米
蘭州市將重點抓好城市、城鎮周邊以人工生態林為主的城市林業建設,結合遠郊區域天然植被的修復工程,綠色通道建設等生態工程,打造宜居環境;南北兩山,以大型景區的開發建設為核心,以山地公園和森林公園為重點,以發展生態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山莊經濟為輔助,以建設組團間生態隔離帶為基礎,完善生態安全系統。
到2020年,規劃綠地面積4031.17公頃,占城市建設總用地比例為16.12%;規劃公共綠地總面積為2722.98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90平方米。
H 、文化遺產規劃確定10個歷史文化街區
蘭州市將從城市自然風貌、城市格局、城市軸線、景觀帶和視線通廊、城市輪廓和高度等方面加強城市歷史格局的保護。
規劃確定白塔山歷史風貌保護區、九州臺歷史文化保護區、五泉山歷史風貌保護區、金天觀傳統文化保護區、鐵路局歷史建筑保護區、民族大學歷史建筑保護區、南河新村近代民居保護區、近代工業建筑保護區、石化城工業文明保護區和石化城蘇聯式民居保護區等10個歷史文化街區。
I 、道路交通形成“承東啟西”與“溝通南北”并重的對外交通體系
在交通方面,規劃從航空、鐵路、公路等各方面進行了具體規劃。
航空方面:實施中川機場改擴建工程,提升飛行區標準至4E,擴建航站樓和站坪。
鐵路方面:加快建設寶雞-蘭州客運專線、蘭州-烏魯木齊第二雙線、蘭州-張掖城際鐵路、蘭渝鐵路、蘭州-合作鐵路及包蘭鐵路二線等干線鐵路。規劃新增白銀-蘭州新區-蘭新鐵路間的鐵路聯絡線,并以此為基礎新增工業支線鐵路支持蘭州新區發展。
公路方面:規劃形成“一環、一聯、六射”的高速公路系統;形成“射線+聯絡線”等級匹配的干線公路網系統。規劃“兩橫三縱”的市域快速路系統支撐蘭州城市向新區拓展。
城市交通:規劃形成“兩橫四縱”的快速路網絡,規劃快速路總規模達到170公里;規劃形成“六橫十八縱”的骨架性主干路系統,總規模達520公里。
J 、市政建設建立中心城區和蘭州新區的第二水源和應急水源
根據規劃,蘭州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水環境達標率按功能區達到相應標準,建立中心城區和蘭州新區的第二水源和應急水源;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工業廢水達標率達到100%。
根據這一目標,中心城區最高日需水量為126.5萬立方米/日。規劃保留西固一水廠,擴建西固二水廠,新建沙九水庫及水廠1座。至2020年中心城區保留及新建8座污水處理廠,保留及新建16座污水泵站。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08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水處理率為100%。中心城區居民生活用氣指標為0.38立方米/日,氣化率為95%。年用氣量為16.0億立方米/年。規劃在河口、和平新建接收門站,規劃新建1座LNG調峰應急設施。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1%;中心城區總供熱面積達到17465萬平方米。
沿黃河一線堤壩設防能力為6500立方米/秒(百年一遇),洪道按百年一遇的暴雨流量設防,低洼、內澇地段按20年一遇的暴雨量設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