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是青海省西寧市下轄縣,地處青海省東部河湟谷地,祁連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海拔2280—4622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全縣總面積3090平方公里,轄9鎮、11鄉,總人口45.3萬人(2012年),有漢族、回族、土族、藏族、蒙古族等26個民族,并先后兩次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轄9鎮(橋頭鎮、城關鎮、塔爾鎮、東峽鎮、黃家寨鎮、長寧鎮、景陽鎮、多林鎮、新莊鎮)、11鄉(青林鄉、青山鄉、遜讓鄉、極樂鄉、寶庫鄉、斜溝鄉、良教鄉、向化藏族鄉、樺林鄉、朔北藏族鄉、石山鄉),共289個村委會、20個社區居委會。
位置境域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位于青海省東部河湟谷地,祁連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縣城橋頭鎮距西寧市35公里,距西寧飛機場6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0°51′—101°56′,北緯36°43′—37°23′,全縣總面積3093平方公里。
地貌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是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海拔2280—4622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氣候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4.9度,極端最高氣溫35.6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26.1攝氏度,最大凍土深度114厘米,最大積雪厚度18厘米。年降水量523.3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762.8毫米,全年降水天數168天,降水量最多在8月,最少在12月,年平均相對濕度56%。年內無霜期61—13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553小時,最大風速18米/秒。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總人口4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2萬人,有漢族、回族、土族、藏族、蒙古族等26個民族。
宗教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齊全,分布在城關、塔爾、橋頭等14個鄉鎮。截至2009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信教群眾達16.6萬人,占總人口的37%。全縣已批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126處,其中清真寺117座,道觀2處,藏傳佛教寺院2處,漢傳佛教寺院3處,基督教、天主教活動場所各1處,未批準開放的伊斯蘭教“拱北”9處。全縣宗教教職人員188人,成立民管會126個。
名勝古跡
蘇家堡故城、明長城、會寧寺、廣惠寺、城關文廟、橋頭公園、元朔山、娘娘山、茶汗河國家森林公園、達坂山、寶庫石林溫泉、鷂子溝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