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區隸屬陜西省西安市,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腹地,西安市北部,因境內有奉正塬,塬體高隆,稱塬為陵,故名高陵。建于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地處關中平原,涇河、渭河兩岸。東靠臨潼區,南接未央區、灞橋區,西連咸陽市渭城區、三原縣、涇陽縣,北臨閻良區,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美稱。
截至2014年,高陵區幅員面積294平方公里,轄3鎮3街道2管委會;戶籍人口為32.9077人(常住人口34.22萬)。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09億元。
高陵境內有唐昭慧塔、李晟碑、東渭橋遺址等古文化遺跡,是中國建縣歷史最早的縣份之一。
行政區劃
2015年,高陵區轄3個街道(鹿苑街道、涇渭街道、崇皇街道)、3個鎮通遠鎮、耿鎮、張卜鎮、2個管委會(姬家管委會、藥惠管委會)。區人民政府駐鹿苑街道。
人口
2014年,高陵區戶籍人口為329077人,出生人口5042人,出生率為1.53%;遷入6478人;遷出3147人;凈增人口6339人,按戶籍登記計算的自然增長率1.93%。常住人口34.2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3.18%。
經濟
2014年,高陵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415.80億元,比2013增長32.1%。其中城鎮投資377.23億元,比2013增長21.7%,工業投資205.98億元,增長27.1%。縣級重點項目共208個,入庫60個,完成投資130.37億元,占年度計劃92.13%;其中,50個重點提升項目入庫29個,完成投資71.64億元,占年度計劃101.2%;27個市級重點在建項目入庫17個,完成投資51.91億元,占年度計劃120.2%。共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8.59億元,比2013增長45.62%;施工面積476.67萬平方米,增長79.46%,竣工面積67.71萬平方米,是2013年的19.3倍。商品房銷售面積76.67萬平方米,較2013年增長17.7%。
教育事業
2014年末,高陵區建成涇渭、灣子等6所公辦幼兒園,完成北樊小學等9所學校標準化建設,“雙高雙普”省級合格縣成功驗收。第一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圓滿落成并順利招生。年末擁有普通中學15所,在校學生10890人,專任教師699人;小學70所,在校學生15992人,專任教師130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當年各類院校錄取學生2195人,其中一、二本錄取1060人,上線率達50.3%。
風景名勝
流陽陵縣城遺址
流陽陵縣城遺址位于馬家灣米家崖村東產經300米涇河南岸臺地上。呈長方形,城墻夯筑。現存南墻殘長約600米,東西墻均殘長約60米;殘高1—2米,基寬3米,夯層厚13—15厘米。因涇河南移,北墻已不存。采集有“長生無極”、“長樂未央”瓦當及外素面、內布紋筒瓦、板瓦殘片。西漢景帝時以弋陽縣改制,王莽時改為渭陽縣。1982年列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流陽陵縣城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涇渭分明
自然景觀本區歷史景觀之一
位于城區南5公里涇渭河匯流之處。汛期,澤水相對為濁而渭水相對為清,非汛期,涇水相對為清而渭水相對為濁。二水任性而自遇,清濁而并流,界線異常分明,成為千古奇觀。騷客文人常以此指陳時勢,剖析義理,悟出了許多人生哲學,教育了不可勝記的人民群眾。唐代呂牧《涇渭揚清濁》詩云:“涇渭橫秦野,逶迤近帝京。二渠通作潤,萬戶映皆清。明晦看殊色,潺流聽一聲。岸虛深草掩,波動曉煙輕。御獵思投鉤,漁歌如濯纓。合流合禹力,同共到滄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