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東部,東經113°27′39″-113°27′51″,北緯23°2′25″-23°9′55″之間。面積90.9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9.55萬(六普)。東至東江與東莞市麻涌鎮相望;東北部與增城區新塘鎮接壤,南部臨珠江與番禺區相鄰;西部與天河區珠吉街相連,北部與蘿崗區毗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源豐富、雨量充沛。黃埔,古老而年輕,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素以“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南海神廟、“中國將帥搖籃”的黃埔軍校及華南第一大港——廣州港所在地而聞名于世。
2014年2月12日,國務院同意撤銷廣州市黃埔區、蘿崗區,設立新黃埔區,以原黃埔區、蘿崗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埔區的行政區域,新黃埔區人民政府駐蘿崗街道香雪三路1號。2015年9月1日,黃埔區舉行掛牌儀式。
行政區劃
現轄14個街道、1個鎮:蘿崗街道、夏港街道、聯和街道、東區街道、永和街道、黃埔街道、紅山街道、魚珠街道、大沙街道、文沖街道、南崗街道、荔聯街道、穗東街道、長洲街道、九龍鎮。
地理環境
黃埔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東經113°27′39″~113°27′51″,北緯23°2′25″~23°9′55″之間。東至東江與東莞市麻涌鎮相望,東北部與增城市新塘鎮接壤,南部臨珠江與番禺市相鄰,西部與天河區東圃鎮相連,北部大田山麓與白云區蘿崗鎮毗鄰。東西寬17.4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總面積為119.42平方公里(約合18萬畝),其中陸地面積占77%,水域面積占23%。
人口
黃埔區總人口:1953年50003人,1975年104891人,1983年131545人,1990年191272人。
2010年,黃埔區常住人口30.03萬,戶籍人口19.55萬。
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黃埔區教育成果喜人: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從1980年的0.89%上升到1990年的18.31%。10年累計升上大學(含大專)780人,中專374人,高中及職業高中畢業生5909人走上工作崗位。各類成人學校培訓15548人,其中大專975人,為黃埔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培養了管理和技術人才。全區形成從幼兒教育到成人教育的各年齡類別的教育體系。全區有各類學校114所,教職員工3341人,在校中小幼學生、成人學員共34499人,區內人口文化素質大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