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滿族自治縣隸屬于河北省秦皇島市,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地處燕山東麓、古長城北側,北與遼寧凌源、建昌交界,西和寬城、遷西連接,南與遷安、盧龍、撫寧區、海港區相鄰,東與遼寧綏中相連。縣城位于青龍鎮,縣域面積3510平方公里(2010年),總人口54.1萬(2010年)。2015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8.1億元。
青龍縣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和“中國蘋果之鄉”,青龍縣是“中國奚族文化之鄉”、“百佳深呼吸小城”、“河北雜糧之鄉”和“河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0年5月,青龍滿族自治縣轄11個鎮:青龍鎮、祖山鎮、木頭凳鎮、雙山子鎮、馬圈子鎮、肖營子鎮、八道河鎮、隔河頭鎮、婁杖子鎮、土門子鎮、大巫嵐鎮,14個鄉:鳳凰山鄉、龍王廟鄉、三星口鄉、干溝鄉、大石嶺鄉、官場鄉、茨榆山鄉、平方子鄉、安子嶺鄉、朱杖子鄉、草碾鄉、七道河鄉、三撥子鄉、涼水河鄉,396個行政村,4個社區。
位置境域
青龍滿族自治縣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山脈東段,地處東經118°33′31″~119°36′30″,北緯40°04′40″~40°36′52″之間。縣域東界至龍王廟鄉與遼寧省建昌縣、綏中縣交界;南界至海港區、撫寧區、盧龍縣、遷安市明長城北側;西界至涼水河、八道河鄉與遷西縣、寬城滿族自治縣交界;北界至大石嶺鄉與遼寧省凌源市交界。地處京、津、唐、秦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距秦皇島市區75公里,距唐山市108公里,距承德市區103公里,距北京223公里,距天津210公里,距沈陽404公里,縣域國土面積3510平方公里(2010年)。
地形
青龍滿族自治縣屬燕山山脈東端,地勢呈馬鞍形。境內最高峰都山主峰海拔1846.3米,也是秦皇島市內第一高峰、燕山山脈第二高峰(燕山山脈東部第一高峰)。
水文
青龍滿族自治縣境內有青龍河、起河、沙河、星干河、都源河,其中青龍河由北至南縱貫青龍滿族自治縣,匯入灤河。
氣候
青龍滿族自治縣屬暖溫帶亞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平均氣溫8.9℃,平均降水量715毫米,年無霜期162天。
人口
截至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總人口54.1萬,有滿族、漢族、苗族、回族等11個民族,滿族人口占68.6%。
教育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完成32所中小學布局調整,干溝小學等11所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滿中遷建和公立幼兒園項目正在積極推進。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家級示范性高中開工建設,滿族中學遷建和縣城第一幼兒園主體竣工。完成19所中小學布局調整任務,新改擴建中小學33所,改造D級危房4370平方米,被評為河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
特產
青龍板栗、青龍蘋果、青龍枸杞、青龍安梨、青龍水豆腐。
風景名勝
祖山風景區、桃林口景區、冷口溫泉、都山森林公園、花廠峪—五道嶺。
風俗民情
滿族猴打棒
青龍猴打棒是青龍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間舞蹈,分為舞臺表演、秧歌走街打場和廣場文藝表演等表演形式,已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寸子秧歌
滿族寸子秧歌是滿族宮廷和民間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流傳于青龍滿族自治縣婁杖子、八道河、涼水河、隔河頭等鄉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在表演形式上可分為秧歌走街和單個節目打場,并伴隨小出子節目《捕蝴蝶》、《摸花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