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番禺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于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北與廣州市海珠區相接,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相望,西與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南濱珠江口,與南沙區接壤,地理位置優越。全區總面積529.94平方公里,轄6個鎮、10個街道,有177個行政村、84個社區居委會,全區戶籍人口80.6萬人,登記在冊外來人口113萬人。
番禺始建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有2200多年的歷史,農業頗具特色,工商業發達,為歷代的通商口岸,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嶺南文化、廣東音樂的發源地之一;文教鼎盛,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2014年番禺區位列中國百強區第9名。
到近現代,番禺更涌現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者、名流,有“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開創嶺南畫派的畫壇三杰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詩、書、畫名家葉恭綽、趙少昂、李天馬、麥華三、周千秋,建筑工程界泰斗羅明熵,地質學家何杰,教育家許崇清等。
行政區劃
10個街道辦事處:市橋街道、橋南街道、東環街道、沙頭街道、洛浦街道、大石街道、小谷圍街道、鐘村街道、石壁街道、大龍街道。
6個鎮:南村鎮、沙灣鎮、石碁鎮、石樓鎮、新造鎮、化龍鎮。
位置境域
番禺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在北緯22°26′至23°05′、東經113°14′至113°42′之間。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南海區、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北隔瀝(教)水道,與廣州市區相接;南濱珠江出海口。區人民政府設在市橋街,距廣州市區17公里。
經濟
2012年番禺區生產總值1369.42億元,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59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539.31億元,增長12.2%;第三產業增加值776.52億元,增長11.7%。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增加值470.85億元,增長14.1%。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4.0:40.9:55.1調整為3.9:39.4:56.7。按常住人口計算,預計2012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6919元,折合12209美元。
教育
2012年新增6所公辦鎮街中心幼兒園,投入約3000萬元資助150所民辦幼兒園完善硬件設施建設。廣東二師附中成功創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2012年教育支出25.49億元,增長30.7%。全區共有幼兒園332所,在園幼兒7.40萬人,增長2.8%。普通小學160所,在校學生13.07萬人,增長0.3%。普通中學66所,在校學生8.59萬人,下降2.2%;其中,高中3.0萬人,初中5.59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在校學生1.25萬人。目前,我區有廣州市規范化學校174所。
2012年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7.9%。全區報考普通高考人數10279人,其中:普通高校上線人數9567人(未含非師范藝術類的上線人數),上線率達93.1%;錄取總人數9594人,錄取率達93.3%,比2011年提高2.3個百分點,其中:本科生4633人,專科生4961人。
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常住人口為176.48萬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43.61萬人增加32.87萬人,增長22.9%,十年平均增長2.1%,低于上一個十年(1990-2000年)年均增長率5.5個百分點。其中,兒童人口規模和比重逐步下降,0-14歲人口為21.26萬人,比2000年減少4.3%,占總人口的12.1%,比重下降了3.4個百分點,人口增勢趨緩。
番禺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為13.74萬人,占總人口的7.8%,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1.8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增長了60.1%,其中高齡人口快速增長。2010年番禺區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口達到1.7萬,比2000年增長66.6%,年均增長5.2%。老少比(老年人口與兒童人口之比)由2000年的38.6%擴大到2010年的64.6%,反映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在加深。
老年撫養比(老年人口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從2000年的7.6%上升到2010年的9.7%,提高了2.1個百分點。
國際通用的人口老年型標準是兒童人口系數30%以下、老年人口系數10%以上、老少比30%以上、年齡中位數30歲以上。番禺區這4項指標是:兒童人口系數12.1%,老少比64.6%,年齡中位數31.08歲,已符合老年型標準,但老齡化的核心指標——老年人系數(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7.8%,低于老年型標準(10%以上)2.2個百分點。
番禺區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1%,低于全國8.87%、全省6.75%、全市6.62%的比例水平。
2010年番禺區戶籍人口出生率為11.25‰,比2000年下降0.13個千分點。
旅游景點
余蔭山房:是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墨園毀于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十載,擴至10萬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嶺南園藝、嶺南古建筑、珠三角水鄉特色、古今藝術精品于一體。
留耕堂在番禺區沙灣鎮內。為番禺沙灣大族何姓人氏的大宗祠
蓮花山旅游區位于珠江口獅子洋畔,海拔108米,面積2.33平方公里,距廣州市區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是一個融古代粗獷和現代秀美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峰觀海”,同年還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AAAA級旅游區。
長隆旅游度假區,旗下擁有長隆歡樂世界、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水上樂園、廣州鱷魚公園、長隆酒店、香江酒店、長隆高爾夫練習中心和香江酒家等9家子公司。是全國首批,廣州唯一,國家級AAAAA景區。
廣州大學城位于廣州番禺新造鎮小谷圍島及南岸地區,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接長洲島,與琶洲島、瀛洲生態公園隔江相望,距廣州市中心約17公里,距規劃中的廣州新城約17公里,地處廣州南拓發展上軸和都會區中。
大夫山森林公園是廣州最大的公園,被稱為“番禺的氧吧”。它位于番禺市橋以西三公里處,跨市橋、鐘村兩鎮,毗鄰順德碧桂園,北與祈福新村接壤。公園總面積約9000畝。
番禺博物館坐落于番禺區沙頭街銀平路龜崗東麓,番禺八大美景之一。館區所占面積240畝,分為多功能主體陳列大樓、東漢古墓群景區等三部分。
長隆歡樂世界是一個游樂園,首期占地面積1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