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揚州市,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1個縣,代管高郵市、儀征2個縣級市。全市共有62個鎮、4個鄉和17個街道。全市總面積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面積2310平方公里。
揚州沿河地區包括1個縣級市和1個縣,分別是高郵市、寶應縣。
揚州沿江地區包括3個市轄區和1個縣級市,分別是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和儀征市。
位置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于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現轄區域在北緯32度15分至33度25分、東經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間。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揚州城區位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緯32度24分、東經119度26分。全市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6643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350.74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28.0平方千米)、縣(市)面積4240.47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93.6平方千米)。陸地面積4856.2平方千米,占73.7%;水域面積1735.0平方千米,占26.3%。
地形地貌
揚州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以儀征市境內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蕩地區。境內最高峰為儀征市大銅山,海拔149.5米;最低點位于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平均海拔2米。
揚州市區北部和儀征市北部為丘陵,京杭大運河以東、通揚運河以北為里下河地區,沿江和沿湖一帶為平原。境內有高郵市神居山(蘇中第4高峰99米)、儀征大銅山(蘇中最高峰149.5米)、小銅山、捺山等。
氣候
揚州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2個多月。
民族
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少數民族總人口2萬多,占全市總人口的0.6%。高郵下屬的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
人口
據《揚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揚州市常住人口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12924人,減少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402969戶,家庭戶人口為420665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人減少0.1人。
教育
2013年新(改)建公辦幼兒園10所。全面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三年任務。高中教育質量穩步提高。2所職教學校接受首批國家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創建驗收。邗江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國家級評估。
揚州市區有高校7所,包括大連理工大學高郵研究院、武漢理工大學高郵研究院、揚州大學高郵現代農業科教示范園、揚州大學、揚州職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揚州科技學院(籌)、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等。
職校有,揚州市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揚州市商務高等職業學校等。
旅游景點
國家5A級景區:揚州瘦西湖風景區
國家4A級景區:盂城驛
國家4A級景區:個園
國家4A級景區;何園
國家4A級景區:大明寺
國家4A級景區:揚州博物館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
國家4A級景區:揚州京華城休閑旅游區
國家4A級景區:茱萸灣風景區:
國家3A級景區:揚州鳳凰島生態旅游區
國家3A級景區:漢陵苑
國家4A級景區:揚州東關歷史文化旅游區
國家級5A級景區:揚州5.09平方公里明清古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