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云南省下轄的民族自治州,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東南部,東與廣西百色市接壤,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界,西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北與曲靖市相連。
文山州早在5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就在這里設州置郡;明、清設廣南府和開化府。
截至2014年,文山州轄文山市、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7個縣,州府所在地文山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文山市)、7個縣(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102個鄉鎮(其中16個民族鄉),947個村(居)委會,15341個村民小組。
位置境域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東南部,東與廣西百色市接壤,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界,西與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毗鄰,北與曲靖市相連。地處東經103°35ˊ——106°12ˊ,北緯22°40ˊ——24°48ˊ之間。
人口
201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為357.8萬人,增長0.5%。其中:男性186.5萬人,農業人口304.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206.4萬人,占總人口比例57.7%。城鎮人口122.4萬人,人口城鎮化水平為34.2%。人口出生率為13.20‰,死亡率為6.5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69‰。
經濟
2013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5533568萬元,同比增長13.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33855萬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2170741萬元,增長20.0%。其中工業增加值1572570萬元,增長20.6%,建筑業增加值598171萬元,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2028972萬元,增長9.9%。全州三次產業比重由上年的24:38:38調整為24:39:37。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由上年的13459元提高到15502元。非公經濟蓬勃發展,創造增加值282.2億元,占全州GDP的比重達51.0%。
教育
2013年,州職教園區一期工程、文山實驗小學新校區建成投入使用,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生全部享受生活補助,48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享受免費營養餐。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98.0%、99.4%、98.0%、96.0%。全州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在校生12018人,專任教師666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5所,在校生9573人,專任教師498人;普通中學145所,在校生192625人,專任教師14360人;小學1474所,在校生329685人,專任教師2264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毛入學率100.7%。
旅游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東南部,人稱為“滇東南大門”。文山是因“東文山”自然地貌而得名。
旅游風光州內最高峰是文山縣境內的薄竹山,海拔為2991米。 山勢巍峨,上聳千丈,蒼松翠竹,郁郁蔥蔥,為全州盛景之一。
文山市位于滇東南偏西,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比春城昆明暖,夏比春城昆明涼。城內狀如葫蘆,盤龍河自西北入境,蜿如玉帶,繞城向東南而去。因而僅在5.34平方公里的縣城區域內,即有石拱橋、鋼混橋、吊橋、鋼架橋等大小橋梁36座,溝通南北,橫貫東西,而且造型各異,集古今橋梁建筑于一爐。泰安橋最早,建于清雍正四年;西華橋最長,達85米;東風橋橫貫鬧市,車水馬龍;長虹橋居高視遠,氣勢恢宏。,諸橋無不景物相宜,橋城文山之名即因此而得。
城東北隅盤龍河畔有“盤龍公園”,園中有造型古樸的彝族火把節大型壁畫浮雕,蘭花展廳、蘑菇亭、龍宮、舞榭、葫蘆池分布其間,但見花枝搖曳,樹影婆娑,綠柳垂絲,樓臺隱現,確是一絕妙憩息之所。州內生產田七(又稱三七),故成為去全國聞名的“三七之鄉”。
省級旅游風景區丘北普者黑的漁舟唱晚,硯山浴仙湖的湖光山色,廣南八寶的田園風光以及薄竹山的云海日出,柳井溶洞群的地府洞天……把文山的山川點綴得更加靈秀俊美,令人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