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甘肅省省轄市。位于甘肅省最東部,陜甘寧三省區的交匯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習稱“隴東”,素有“隴東糧倉”之稱。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22.27萬(2013年),轄1區7縣116個鄉鎮。
慶陽市是中華民族早期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2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4000多年前,周先祖不窋開啟了農耕文明的先河。這里是“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的故鄉,是中國“第一塊舊石器”的出土地;這里是中國中醫藥文化的發祥地,中醫鼻祖-岐伯的出生地,在此成就了舉世矚目的《黃帝內經》;這里是原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甘肅唯一的革命老區,被譽為“永遠的紅區”。國家級隴東大型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富集,長慶油田的發源地。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4月,慶陽市轄1區7縣,即:西峰區和慶城、華池、寧縣、鎮原、合水、正寧、環縣。
地理環境
甘肅省慶陽市東接陜西省延安市;南與陜西咸陽市及甘肅省平涼市相連,北鄰陜西省榆林市及寧夏鹽池縣;西與寧夏固原市接壤。慶陽市屬黃河中游內陸地區。介于東經106°20′至108°45′與北緯35°15′至37°10′之間。東倚子午嶺,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盤山,東、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緩,故有“盆地”之稱。區內東西之間208公里,南北相距207公里。
人口
1986年以來,慶陽市人口總量變動,大致經歷了一個較快增長、一個平穩下降和一個較低增長三個階段,使總人口變動從一個較高較快增長的強力控制高生育水平時代進入到較低較慢增長的穩定低生育水平時代。
經濟
初步核算,2013年,慶陽市實現生產總值606.0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0.2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7.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47.84億元。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系為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2.4%,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4.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23882元 。
教育
截至2013年末,慶陽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4374人,在校學生15715人,畢業3016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招生8086人,在校學生29241人,畢業12056人;普通高中招生20334人,在校學生64174人,畢業2088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7%,13—15歲兒童初等教育普及率達到99.04%,小學學生鞏固率達到97.95%。 全市大專以上高考錄取人數20557人,比上年減少939人,下降4.4%;錄取率82.71%,比上年下降4.99個百分點。
旅游
慶陽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遍布全市各區縣。2011年慶陽市投資3.2億用于紅色旅游開發和旅游景區建設,使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大提升,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40萬人次,同比增長75.6%,旅游業總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79.1%,旅游業總收入占全市GDP 的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