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簡稱青,舊稱“膠澳”,別稱“琴島”、“島城”,又被譽為“東方瑞士”。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濱海度假旅游城市,國際性港口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位置
青島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東、南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東北與煙臺毗鄰,西與濰坊相連,西南與日照接壤。青島因地理位置優越繼而1891年清政府駐兵建置,1897年德國租借建設港口和鐵路,青島遂因“一港一路”而興,擁有國際性海港和區域性樞紐空港,是實施海上絲綢之路、履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樞紐型城市。
人口
根據2010年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青島市常住人口為871.51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749.42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2.09萬人。增長16.29%,年平均增長1.52%。
青島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 282.43萬戶,家庭戶人口為 786.93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9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7人減少了0.18人。
經濟
青島誕生了海爾、海信、青島啤酒、雙星等一批企業和品牌。青島擁有中國質量管理獎5個,國家工商總局認定中國馳名商標73個,先后榮獲“中國品牌之都”、“中國十大品牌城市”等稱號。
2007年,青島市GDP進入中國各大城市前10位;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排名列全國第8位;實際外資、對外貿易等開放型經濟指標穩居全國同類城市前4位;青島人均GDP比1978年增長了6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1978年增長了52倍、50倍。
2014年全市生產總值8692.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2.6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882.4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4447.1億元,增長7.9%。三次產業比例為4.2:44.6:51.2。人均GDP達到96524元。民營經濟增加值3323.4億元,增長8.3%。
全年財政總收入實現2800.4億元,增長8.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5.2億元,增長13.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74.7億元,增長6.0%。全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含海關代征)1340.1億元,增長0.6%;其中,國內稅收691.4億元,增長8.3%。地稅稅收收入599.0億元,增長12.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6%,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4%。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0.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6%。12月份市區新建住宅價格同比下降6.2%;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下降5.2%。
交通
青島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是沿黃流域和環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與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港口吞吐量躋身全球前十位。青島港客運站是旅客水路進入青島的主要通道之一,通航國內多個港口城市,開通了青島至韓國仁川、韓國群山、至日本下關三條國際定期航線。青島航空港也是山東省內乃至全國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已開通東京、法蘭克福、新加坡、曼谷、臺北、香港、洛杉磯、仁川、釜山、舊金山、大阪、福岡、名古屋、普吉島、長灘島、臺中等多條國際(地區)客貨航線,與國內47個大中城市通航。青島公路交通十分發達,有青銀(G20)、膠州灣(S91)、疏港(S82)、濰萊(S16)、棲萊(G15)等多條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