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位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2000年6月18日撤地設市,人口380萬(2014年),現轄濱城區、沾化區、惠民縣、陽信縣、無棣縣、博興縣、鄒平縣五縣二區和濱州經濟開發區、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是黃河三角洲區域內最大的行政區。
人口
濱州市常住人口:常住人口為374.85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56.41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44萬人。增長5.17%,年平均增長0.51%。
經濟
—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由2010年的1552億元增長到2355億元,增長56.9%,年均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04億元增長到204.1億元,增長96.3%,年均增長14.4%;固定資產投資由886億元增長到1990億元,增長124.6%,年均增長17.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6%,年均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451億元增長到814億元,增長80.5%,年均增長12.5%;進出口總額由51億美元增長到81.4億美元,增長59.8%,年均增長9.8%;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雙雙突破2000億元,分別由1066億元、1068億元增長到2375億元、2095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7.4%、14.4%。累計民生支出102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2.6倍。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19686元、7194元增長到28388元、12727元,同口徑相比增長68.6%、91.9%,年均增長11%、13.9%。
科技教育
年落實省以上各類科技項目153項,補助經費4902.5萬元,其中,國家級23項,補助經費2527萬元;省級130項,補助經費2375.5萬元。六縣一區全部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濱城區、博興縣、鄒平縣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區)”稱號,濱州市再次被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年濱州市新增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新認定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7家,10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進行了創新型評價。
年社會民生持續改善。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98萬人,增長29.3%,完成省下達計劃的158.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810元和10047元,分別增長14.5%和14.9%。累計撥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專項資金2.78億元,首批51部“平安校車”、100輛新能源公交車正式啟用。婦女兒童、民族宗教、殘疾人、計生、檔案、老齡、慈善和群團工作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黃河三角洲氣象保障中心項目落戶濱州,完善并改建16處區域自動氣象站,建成7個CMACAST衛星接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