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1954年成立,隸屬于新疆省,1955年10月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行政區劃
2010年,自治州轄阿圖什市和阿克陶、烏恰、阿合奇3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37個鄉鎮(含一個塔吉克民族鄉)。自治州首府是阿圖什市。
地理位置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地處北緯37°41'28”~41°49'41”、東經73°26'05”~78°59'02”之間。地跨天山山脈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部、昆侖山北坡和塔里木盆地西北緣。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別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195多千米;東部與阿克蘇地區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毗鄰。全州東西長約500千米、南北寬約140千米,面積7.25萬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總人口539 849人,其中柯爾克孜族147 955人、維吾爾族345 112人、漢族39 680人、塔吉克族5 526人、回、烏孜別克、哈薩克等其他民族1 576人。人口密度為7.45∕平方千米。是全國唯一以柯爾克孜族為主體民族的自治州。
自然資源
農作物資源
自治州腹地平原,地勢平坦,光照充足,適于瓜果生長,是有名的瓜果之鄉,主要瓜果品種有甜瓜、西瓜、無花果、杏、桃、葡萄、石榴、蘋果、梨、巴旦、櫻桃、木瓜等。特別是無花果、喀拉庫賽甜瓜、木納格葡萄享譽全疆。
動植物資源
自治州天然植被稀疏。野生植物種類有54科184種,主要為禾本科、菊科、豆科、蓼科、藜科等牧草類植物。自治州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僅鳥類就有17目42科244,占新疆鳥類總種數的60%。珍貴野生動物較多,屬國家一級保護的12種,二級33種,另外還有珍貴稀有野生動物40多種。
礦產能資源
自治州礦產豐富,主要分布于廣大山區。礦物資源種類多、品類齊全。到2006年時,境內已發現礦種69種、礦產地457處。已探明或初步探明儲量并計入儲量庫的礦產有:天然氣、煤、鐵、鈷、銅、鉛、鋅、鎘、金、銀、鹽、硫(硫鐵礦)、水晶、石灰巖、粘土等15種,共64處。其中,大型礦床8處,中型礦床9處,小型礦床47處。[1]
水能資源
境內溝壑交錯、河流縱橫,由東北向西南分布有托什干河、博古孜河、恰克瑪克河、克孜勒蘇河、蓋孜河、庫山河、葉爾羌河等七大水系。除上述七大水系外,自治州南部還有艾格孜牙、且木干、鐵列克、克孜勒治業克等大小河流100余條。這些河流大都為內陸河。共有天然湖泊18處、35個。淡水湖多為高山湖泊,一般海拔都在3 000米以上,另外還有部分冰湖。咸水湖(鹽湖)多分布于阿圖什市北部盆地,最大的為硝爾庫勒和吐孜蘇蓋特鹽湖。自治州境內地表水年徑流量約79.62億立方米,占全新疆地表水徑流量的10%;地下水儲量23億立方米。自治州水能資源居南疆之冠,僅七大河流理論水能量就達747.46萬千瓦,占全新疆水能資源的22.3%,發展水電事業潛力很大。至21世紀初,自治州已著手蓋孜河、托什干河、克孜勒蘇河、葉爾羌河的水電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