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東部和東南部與佛山市、江門市接壤,西南與云浮市相連,西及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和賀州市交界,北部和東北部與清遠市相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境域內設置的四會縣,是廣東省4個最早建制縣之一。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高要縣;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為興慶軍,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慶府,意為"開始吉慶"。1988年1月設立地級市。享有地方立法權。
肇慶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考古發現表明,距今14萬年左右,肇慶已有人類活動;距今1萬年左右,這里已開始向新石器時代過渡;大約5000年前,肇慶的先民已有鋤耕農業、家畜飼養業、編織業以及較先進的制陶業。境內的春秋晚期至戰國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長江流域楚越文化影響的痕跡,也有嶺南文化的顯著特征。從漢代到清代,肇慶多次成為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中國傳統文明與西方文明交匯較早的地區之一。
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的樓閣式的磚砌寶塔德慶三元塔被當今古建筑界列為中國“古塔四絕”之—。江濱公園北回歸線標志塔為中國大陸第一座北回歸線標志塔。

行政區劃
2014年,肇慶市下轄3個市轄區(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4個縣(廣寧縣、懷集縣、封開縣、德慶縣),代管1個縣級市(四會市)。另設肇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市政府派出機構,駐大旺區,享有地市一級的經濟管理權和行政審批權)。
位置境域
肇慶市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肇慶市全境處于北緯22°47′~24°24′和東經111°21′~112°52′之間。
地貌
地勢西北高,東部和南部較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中低山丘陵為主,平原較少,形成山地、盆地、丘陵、沖積平原等形態相間分布的山區地貌,山地和丘陵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懷集、東北部的廣寧和西部的封開與德慶等縣。河谷平原分布在東南部的四會、高要、鼎湖、端州等市(區)。全市土地總面積1.49萬平方公里,中低山丘陵約占全市土地面積的81%,平原和河川水域占總面積的19%。
水文
西江和北江為本市兩大水系,西江自西向東在三水區與北江匯合流入珠江。區內水質良好。
植被
肇慶市是南亞熱帶地區的物種寶庫,有不少馳名于世的珍貴種類,是廣東省主要林區之一。自然植被基本上屬南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其代表是鼎湖山和封開縣的黑石頂自然保護區。
氣候
肇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2℃,1月份平均氣溫約12℃,7月份平均氣溫約28.7℃。懷集縣北部山區冬季可見霜凍。年平均降雨量約1650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年蒸發量1300毫米以上。無霜期310~345天。早春多陰雨,夏秋受臺風外圍影響,晚秋有寒露風侵襲。
年內主要氣候特點:春季溫暖多雨,為低溫陰雨偏輕年景,有輕度的倒春寒現象;前、后汛期雨量偏多,“龍舟水”與熱帶氣旋降水明顯;強對流天氣頻發,大風天氣較多,局部地方出現龍卷風。6月,西江、綏江流域連降暴雨,導致綏江水位超警戒;7~8月3個臺風,致災較嚴重;7、8月高溫酷熱,最高氣溫直逼歷史極值(39.1℃);9、10月秋涼,氣溫刷新低;秋冬少雨,氣溫較高,“立冬”溫暖如春;11月,出現晚秋罕見雷雨大風、冰雹天氣;“冬至”晴冷干燥,北部地區低溫霜凍明顯;城區歷史極端最低溫0℃。年內,暴雨、洪澇、高溫、強對流、寒害等氣象災害在全市各地均有發生。
水資源
肇慶江河縱橫,溪流密布,蘊藏著寶貴的水力資源。全市水力資源蘊藏量達153.52萬千瓦,可開發資源為95.35萬千瓦;西江是徑流量僅次于長江的中國第二大河,以西江及北江支流綏江為中心,可東通廣州、深圳、香港,西抵廣西梧州,南達江門、珠海、澳門,北上韶關;全市江河年徑流量2613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肇慶土地肥沃,農林資源豐富。全市土地總面積2264萬畝,其中耕地209.5萬畝,園地54.48萬畝,水域114.9萬畝,未利用土地188萬畝,林地1511萬畝。全市活立木蓄積量3507萬立方米,松脂基地725萬畝,玉桂基地127萬畝,竹子基地169萬畝。
人口
2013年末,肇慶市戶籍人口429.82萬人(男223.31萬人,女206.5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9.99萬人;漢族人口427.66萬人,占總人口99.5%;少數民族人口2.16萬人,占總人口0.5%。常住人口402.2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6.2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3.82%。城區(端州區和鼎湖區)戶籍人口51.96萬人,常住人口65.8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43萬人,出生率12.34‰;死亡人口2.34萬人,死亡率5.32‰;自然增長人口3.09萬人,自然增長率7.02‰。
教育
2012年,全市共有幼兒園361所;小學1372所;初級中學149所,其中省一級學校16所,市一級學校83所,增加21所;縣一級學校259所。全市有特殊教育學校8所,教學班32個,其中聾啞學校1所,啟智學校7所。全市共高(完)中學校32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3所(肇慶學院、廣東金融學院(肇慶校區)、廣東理工學院);普通專科高等院校3所(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廣東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等教育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含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民辦中等職業學歷教育機構)32所;民辦教育機構288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06所。“十五”期間全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54.4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6.39%。
旅游
肇慶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星湖、西江小三峽、德慶盤龍峽、封開白石巖、封開千層峰、大斑石、懷集燕巖、廣寧竹海、四會貞山、鼎湖硯洲島各具特色,星湖(含七星巖、鼎湖山兩大景區)最負盛名。唐以來的七星巖摩崖石刻被譽為“千年詩廊”,與宋城墻、梅庵、德慶學宮、悅城龍母祖廟同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