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關,簡稱“韶”,古稱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東衡州為韶州,之后歷朝沿襲。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韶州得名韶關始于明清之際,在今韶關市區先后設立水陸三個稅關收稅,俗稱韶關。
韶關地處廣東省北部,北江上游,湞江、武江、北江三水交會處,與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鄰廣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稱,韶關是粵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廣東省規劃發展的粵北區域中心城市。
韶關是粵湘贛交界地區商品集散中心,粵港澳輻射內陸腹地的“黃金通道”。韶關是國家規劃發展的一級鐵路樞紐和公路運輸樞紐城市。
韶關人均擁有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居全省地級以上市第一位,被譽為華南生物基因庫。
韶關擁有“嶺南名郡”,“中國鋅都”,“有色金屬之鄉”,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
2016年12月,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行政區劃
2004年5月起轄3區7縣(市)。
位置境域
韶關地區東起南雄市界址鎮界址村,西至樂昌市三溪鎮丫告嶺村,直線東西跨度長約186.3公里;北抵樂昌市白石鎮三界圩村,南達新豐縣馬頭鎮路下村,南北跨度長約173.4公里。西北和東北與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贛州市交界;東南接河源市,西南連清遠市,南鄰廣州市和惠州市。
韶關位于廣東省北部,北界湖南,東鄰江西,東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別與廣東省河源、惠州、廣州及清遠等市接壤。介于北緯23°53′~25°31′,東經112°53′~114°45′之間,東起南雄市界址鎮界址村,西至樂昌市三溪鎮丫告嶺村,全境直線距離東西跨長186.3公里;北自樂昌市白石鎮三界圩村,南至新豐縣馬頭鎮路下村,南北為173.4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85萬平方公里,韶關市區面積3468平方公里。
地質
韶關市地處南嶺山脈南部,全境在大地構造上處于華廈活化陸臺的湘粵褶皺帶。地質構造復雜,火成巖分布極廣,地層發育基本齊全,巖溶地貌廣布、種類多樣,巖類以紅色砂礫巖、砂巖、變質巖、花崗巖和石灰巖為主。
氣候
韶關屬中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
一年四季均受季風影響,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四季特點為春季陰雨連綿,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熱。年平均氣溫18.8°C―21.6°C,最冷月份(1月)平均氣溫8°C―11°C,最熱月份(7月)平均氣溫28°C―29°C,冬季各地氣溫自北向南遞增,夏季各地氣溫較接近。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為雨季,9―2月為旱季。日平均溫度在10°C以上的太陽輻射占全年輻射總量的90%,光能、溫度、降水配合較好,雨熱基本同季,有利植物生長和農業生產。全年無霜期310天左右,年日照時間1473—1925小時,北部鄉鎮冬季每年均有降雪。
人口
2012年末韶關常住人口286.87萬人,比上年增加1.87萬人。城鎮人口比重53.3%,比上年提高0.53個百分點。戶籍人口326.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8.3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81萬人,人口出生率17.33‰;死亡人口2.31萬人,死亡率6.89‰;人口自然增長率10.44‰。
韶關古為長沙、豫章、南越之地,在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嶺南文化交匯之地,是多民族的聚居區。居民大部分為漢族客家人,還有小部分廣府人,韶關市少數民族以瑤族、畬族為主,還有滿、回、京、苗、黎、白、侗、土家等,共44個。
瑤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瑤族自治縣和始興縣、樂昌市、曲江區、武江區。
畬族主要分布在南雄市和始興縣、乳源瑤族自治縣。
教育
2012年末擁有普通中學155所,技工學校10所,中等職業學校22所,小學187所,幼兒園41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59%,初中畢業升學率97.32%。韶關學院授予44個專業學士學位,3889名學生獲得學士學位。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學生18134人,畢業生6035人,比上年分別增長34.8%,67.2%。全年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6982人,14127科次。
習俗風俗
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畬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漢族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從事農活早出晚歸、請親朋幫工成為傳統,山區還有春種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橫塘、檢油茶等等各種習俗。經商貿易講究擇吉開張、注重招牌,有趕墟日(定期集市)、賒銷等習俗。在居住方面,農村多以姓族聚居,講究風水擇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圍樓、“小康房”等住宅類型。飲食方面,注重節日飲食,講究吃“團年飯”、“團圓飯”,有炒米餅、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數種有特色的年節食品,民間普遍重視傳統節日,除春節、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外,還有嘗新節、冬至節等。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拜堂、鬧洞房等古俗遺風。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獎勵讀書等傳統。瑤、畬兩族有各自獨特的風情習俗,在姓名稱呼、起居飲食、衣冠服飾、喜慶禁忌、社會風尚等各方面富有當地民族特色。
宗教文化
韶關宗教歷史久遠,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較多。一些宗教廟會如南華誕等影響至今,信徒在飲食、服裝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地區方言
韶關方言以客家方言為主,廣大城鄉普遍使用,并成為瑤族與當地漢族進行語言交流的工具。韶關市區、樂昌市區和仁化縣城則普遍使用粵方言(廣州話),普通話在市區、縣城及工礦區也普遍使用。此外,還有少量農村地區使用湘方言、閩南方言、北江船話和粵北土話。韶關瑤族群眾使用瑤語,畬族群眾則已放棄本民族語言轉用漢語。
名勝古跡
韶關有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名臣余靖等杰出人物的遺跡,韓愈、蘇東坡、楊萬里等都曾留下歌頌韶關山水的名詩佳作。孫中山先生曾兩度率國民革命軍在韶關誓師北伐。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曾在韶關留下足跡。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彭德懷、陳毅等革命家都在韶關戰斗過。全市有99個鎮(街道)4796個自然村屬革命老區。韶關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匯之地,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圍樓300多座。境內文物眾多,擁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76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4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4處[4]。
韶關擁有國家級風景區丹霞山(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著名的“馬壩人”出土處馬壩人遺址、“石峽文化”遺址獅子巖,有“地下宮殿”之稱的古佛巖,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梅嶺古道(梅關古道),嶺南第一圍的滿堂客家大圍,客家八卦圍、湖心壩客家群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珠磯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獵場乳源南水狩獵場,乳源的必背瑤寨、乳源大峽谷(廣東大峽谷)、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韶關百丈崖風景旅游區、云門寺、珠璣巷、乳源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景區景點。
最佳季節:3月-5月和10月-12月皆宜。此時氣候溫和,景色怡人,非常適宜旅游觀光。
歡迎咨詢 廣東省韶關市政府招商引資信息 ,
請登陸后發布咨詢留言,游客請先注冊。
輕松一掃 投資資訊隨時有
400-600-3737
手機聯系:13062625088
微信聯系:13062625088
QQ 聯系:746583727
地緯招商網-招商投資門戶網站
專注招商投資服務10年
擁有全球千萬招商投資信息大數據
線上招商推廣,線下項目推介
為政府、園區、企業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務
讓招商投資更簡單 更精準 更高效
版權所有 上海百程商務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滬ICP備16044607號-2 Copyright ? 2022 www.saifan020.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