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長白山西側,東經126°7'至128°18',北緯41°21'至42°48'。東與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相鄰;西與通化市接壤;北與吉林市毗連;南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惠山市隔鴨綠江相望。東西相距180公里,南北相距163公里,國境線長454公里。2009年市區面積2736平方公里,行政區土地面積名列全省第三;建成區面積40平方公里;市區61.2萬人,占全人口45.6%。目前白山市區非農業人口已達46.7萬人,市區的城鎮化率達78.8%。全市人口130.8萬,全市城鎮化率為68%,是東北東部重要的節點城市和吉林省東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行政區劃
現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2個縣、1個自治縣。
市轄區:渾江區、江源區
縣級市:臨江市
縣:撫松縣、靖宇縣
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人口
2009年,全市總人口130.8萬人。我市人口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強,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出生人口素質明顯提高,性別比趨于平衡。政策生育率為91.96%,人口出生率為5.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 1.33‰,人口出生性別比為 100:107。
2008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1296888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11106人,占總人口比重31.7%;非農業人口為885782人,占總人口比重68.3%。
全年出生人口8946人,出生率6.9‰,比上年下降0.1個千分點;死亡人口5443人,死亡率4.2‰,和上年持平;自然增加人口350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比上年下降0.1個千分點。
全市少數民族成份37個,有滿族、回族、朝鮮族、蒙古族、壯族、錫伯族等37個少數民族。有全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
地理環境
白山市地處長白山腹地,境內山峰林立,綿亙起伏,溝谷交錯,河流縱橫。長白熔巖臺地和靖宇熔巖臺地覆蓋境內大部分地區,龍崗山脈和老嶺山脈斜貫全境。龍崗山脈海拔800—1200米,相對高度在500-700米之間;老嶺山脈山體高大,海拔1000-1300米,相對高度500-800米之間。鴨綠江沿岸地形起伏較大,溝谷切割較深,地勢較險峻。境內最高點長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為東北地區最高峰;最低點靖宇縣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米。主要河流有鴨綠江、頭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渾江等。白山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區。春季晝夜溫差大;夏季短,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朗天氣;冬季長,干燥寒冷。市區年平均氣溫4.6℃,夏季最高氣溫歷史極值36.5℃,冬季最低氣溫歷史極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時數2259小時,無霜期140天。
經濟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300.3億元,比上年增長19.9%,超過全省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人均GDP首次突破2萬元,達到2.3萬元,比上年增長26.4%。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35.9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完成168.4億元,增長18.6%;第三產業完成95.9億元,增長27.8%。產業結構呈現出一產下降、二三產業繼續上升的新格局。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13.9:54.4:31.7調整到12:56.1:31.9,第一產業同比下降1.9個百分點,第二和第三產業分別提升1.7和0.2個百分點。反映出市工業和投資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加突出,拉動作用更加明顯。
旅游
鴨綠江大峽谷位于長白山南麓,是南麓登臨長白山的必經之路。峽谷的形成是火山噴發時形成的巨大斷裂地溝,歷經三百年來的雨水沖刷切割和風蝕而演變生成的自然景觀。
峽谷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200米,深170米,這里也是天池泄出之鴨綠江源頭。谷內綠樹掩映,兩岸怪石奇峰林立,百態千姿,氣勢恢弘。在中、朝兩江相匯合的谷頭河處,群峰聳峙的虎牙峰是峽谷景觀的代表,鴨綠江大峽谷可稱之為蒼天賜予人類的一幅壯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