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境東北部,北與甘肅省毗鄰。地理坐標是東經98°05′-102°41′,北緯36°44′-39°05′。東南與西寧市的大通縣、海東市的互助縣、西寧市的湟中、湟源縣接壤;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大治州的天峻縣毗連;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縣隔湖相望;東北與甘肅省的天祝、山丹、民樂、永昌、張掖、肅南等市、縣毗鄰。州府駐海晏縣西海鎮,距省會西寧市103千米。東西長413千米,南北寬261千米,面積3.47萬平方千米。
海北古代是西戎、羌、吐谷渾等民族雜居交錯之地。時至今日,海北境內除漢族外,尚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生活在這里。
行政區劃
2005年,海北州轄3個縣、1個自治縣。海北州面積39354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東北部,介于北緯36°44′00″~39°05′18″、東經98°5′00″~102°41′03″之間。東南與大通、互助、湟中、湟源縣接壤;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縣毗連;南與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縣隔青海湖相望;北與甘肅省的天祝、山丹、民樂、肅南縣為鄰。全州東西長413.45公里,南北寬261.41公里。土地總面積34068.44平方公里,占清海省土地總面積的4.71%。
人口
2008年底,海北總人口有278486人。有26個民族,其中藏族67766人,占總人口的24.3%;回族86827人,占總人口的31.18%;蒙古族14489,占總人口的5.2%;土族8351人,占總人口的3%;漢族99337人,占總人口的35.7%;其他民族有撒拉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壯族、朝鮮族、滿族、瑤族、土家族、哈薩克族、畬族、高山族、東川族、納西族、仫佬族、羌族、錫伯族、保安族、裕固族、鄂倫春族,合計1716人,占總人口的0.62%。
經濟
2012年,海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5.97億元,比2011年增長16.3%,增速分別高出全國、清海平均水平8.5和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98億元、增長5.3%;第二產業增加值58.33億元、增長20.8%,第三產業增加值23.66億元、增長14%。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4%、69.8%和24.8%,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9、11.4和4個百分點,海北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5.2:59:25.8轉變為14.6:60.8:24.6。海北人均GDP達33360元、增加5967元,增長14.9%。
教育
2012年海北各級各類學校273所,其中:普通小學102所(含教學點3個);普通中學12所;幼兒園156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海北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54936人,其中:小學生在校生27118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7016人(高中5450人,初中11566人);在園(班)幼兒7583人(其中學前班48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3169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0人。
旅游
截至2007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有文物有36處。其中,屬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西漢西海郡治龍夷城(今海晏縣三角城)遺址1處,于1988年1月13日公布;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門源縣北山鄉唐代金巴臺古城、浩門鎮東南宋代門源古城、克圖鄉巴哈村唐代崗龍溝石窟寺,克圖鄉克圖村宋代克圖古城,祁連縣峨堡鄉(峨祁公路18公里處)宋代古三角城、扎麻什鄉約文化夏塘臺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