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灣工業園區,是廣東省政府于1992年批準設立,并于2006年經國家發改委審核認定的省級開發區,是《珠江三角洲產業布局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中產業定位的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和基地、廣東省規劃精細化工基地,也是省級新區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的核心區和起步區之一。近年來,廣海灣工業園區管委會主要致力于香港惰性拆建物料處置工程、深水港前期工作、園區各項規劃工作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為大廣海灣長遠未來的開發建設打基礎、起好步、開好局。
廣海灣的建設一直堅持以規劃為引領,科學謀篇布局。早從2013年開始,臺山市政府就著手編制廣海灣工業園區的各項規劃。目前,園區正在積極推進廣海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大廣海灣經濟區(臺山)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廣海灣西區用海規劃、園區防洪排澇專項規劃等五大規劃,已取得初步成果。其中,廣海灣工業園區總體規劃經多次修改已形成報批稿,于2014年12月上報至臺山市政府。2015年4月、5月,規劃分別通過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黨政班子聯席會議審核,下一步將以臺山市政府名義上報江門市政府審批。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已于5月份開展臺山市主要部門的意見征求工作,計劃年底前上報臺山市政府。
積極主動作為
推進五大基礎設施建設
雖然大廣海灣的開發建設需“謀定而后動”,但廣海灣深水港項目、填海工程、廣海灣長沙灣至烽火角道路、大、小馬橋工程、魚塘港物流區護岸工程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已先行推動。這些項目將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海陸交通和用地資源基礎。
其中,江門港廣海灣港區廣海灣作業區首先啟動建設防波堤及進港航道工程和5萬噸級通用碼頭工程,2014年10月,省發改委審查通過《江門港廣海灣港區廣海灣作業區及進港航道工程項目建議書》,正積極推動更上一級的相關立項工作。
香港惰性拆建物料處置工程是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廣海灣工業園區于2006年1月經國家海洋局批準為試點區,園區內的臺山處置區自2007年7月4日起正式接收香港惰性拆建物料,截至2015年5月21日,完成處置惰性拆建物料總量約7950萬噸,堆填陸域總面積約9560畝。在填海工程繼續的同時,廣海灣工業園區積極探索嘗試“海域直通車”試點工作,經過大量調研推動制定和完善《關于用海項目憑海域使用權證按程序辦理項目建設手續的實施意見(試行)》,為未來的招商引資工作做足相關政策和資源準備。
認準產業定位
跟蹤招引世界500強企業
招商與項目進展方面,由于廣海灣工業園區定位重點發展海洋生物、循環經濟、精細化工、海洋工程裝備和臨港能源及物流產業、生產生活服務業等主導產業,因此園區招商方向主要集中在主導產業內國內的大型企業(即先確定龍頭企業)。依托土地資源豐富、深水港以及海域使用直通車政策等優勢,目前,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華電集團、國內最大的乳液制造商和銷售商之一巴德富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安托山等已入園投資或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其中,深圳市安托山公司計劃投資6億元,在廣海灣狐咀山建四條碎石生產線的大型碎石廠、大型混凝土及預制件生產廠。該項目于2013年2月簽訂《招商投資合同》,正式落戶廣海灣。現還在開展項目征地與石場采礦權的轉讓工作。華電LNG項目。該項目以LNG接收站為龍頭,規劃建設規模為4×300萬噸/年,一期工程建設為300萬噸/年,并有競爭性地參與下游產業項目,整個LNG綜合利用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超過600億元人民幣。巴德富集團公司擬在廣海灣投資建設巴德富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規劃用地約2000畝,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項目全面營運后年銷售可達214億人民幣,年稅收約11億元人民幣。江門(臺山)再生資源工業園區,于2006年7月經國家環境總局辦公廳復函正式批準建設,項目規劃用地6000畝,首期規劃面積133.3公頃(2000畝),二期規劃面積266.7公頃(4000畝)。主要開展進口廢五金、廢汽車等拆解回收利用和深加工,首期建設投資額約10億元。